首页 资讯 正文

濮阳清丰:小麦丰收季 “一条龙”作业开启农业高效新篇章

体育正文 233 0

濮阳清丰:小麦丰收季 “一条龙”作业开启农业高效新篇章

濮阳清丰:小麦丰收季 “一条龙”作业开启农业高效新篇章

豫西陕州黄土塬(huángtǔyuán)上,集体经济不算富裕的(de)凡村,靠什么让幸福院平稳运行?与获评“全国文明村”有着怎样的关联?近日,笔者走进凡村,看到(kàndào)了塬上幸福院里幸福的光景。 □许金安岳朝晖(zhāohuī)文/图 “老人(lǎorén)幸福院,办起有两年。为把老人管,人人做奉献。老人有所养,生活比蜜甜。一天三顿饭,变着花样餐(cān)……” 崤山脚下,西大塬上,三门峡市陕州区(shǎnzhōuqū)西张(xīzhāng)村镇,苹果园星罗棋布,布谷声声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凡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,老人们围坐在(zài)树荫下,快板声与拍手(pāishǒu)声交织在一起,回荡在小院上空。 小院(xiǎoyuàn)中间,国旗台上,由(yóu)字母OFC组成的、寓意“明珠凡村,扬帆远航”的不锈钢雕塑熠熠生辉。 日间照料中心是凡村人气最旺、活力最足、最具亲和力的所在(suǒzài)。 在凡村(fáncūn),村民都把日间(rìjiān)照料中心叫“幸福院”,只因老人生活在那里确实幸福。 打快板的老人是80岁的王华丁,她编写的《我爱家乡美》有九部分,“幸福(xìngfú)院”是其中之一(zhīyī)。 不光王华丁说幸福院的好,85岁的陈秀兰(chénxiùlán)老人也有同感:“村子养人,民风(mínfēng)好,在这儿心情好、身体好!” 陈秀兰(chénxiùlán)16岁那年,家乡安徽省萧县发大水,她和丈夫、婆婆一路逃荒,落脚凡村(fáncūn)。 凡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,当时连年灾荒、民不聊生。山西洪洞的王、张(zhāng)、汤、加等姓族人辗转南渡黄河,来到张村塬上,在今凡村东北的南过槽安家结舍、开垦种粮。过了几十年,南过槽西南一里地的庆福寺附近打出了一口深井(shēnjǐng),村民搬迁到庆福寺周边,取村名为“翻(fān)”,意为翻身、告别(gàobié)苦难生活,后(hòu)来更名为“樊(fán)”,新中国成立后,简化为“凡”。 凡村人的(de)血液里流淌着“自力更生,追求幸福”的奋斗基因。 凡村地处黄土塬,距三门峡市区18公里。2008年前后,为改善居住条件,凡村统一规划建房。如今,两条10米宽,南北、东西走向的主干道(zhǔgàndào)将(jiāng)村庄一分为(fēnwéi)四,田字形的凡村面积1平方公里,与主干道对应的是13条贯通村子的网格状次干道、巷道,东一、二街(èrjiē),西一、二街,庆福路、育英路等交错互通(hùtōng),屋舍俨然,媲美城市。 凡村(fáncūn)的苹果(píngguǒ)香又甜。凡村海拔750米左右,昼夜温差大,非常适宜果木和蔬菜(shūcài)生长。40多年前,当地开始种苹果。如今(rújīn),3150多口人、2980余亩(yúmǔ)耕地的凡村,有苹果2100亩、蔬菜450亩。陕州区是全国5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(区)之一,凡村是西张村镇高山苹果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凡村坚持党建引领、文化(wénhuà)兴村、产业带动、和谐发展。早在2018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达(dá)25万元,摘得河南省文明村镇、省级(shěngjí)卫生村桂冠。 2022年,凡村人口老龄化的(de)表现是,70岁以上(yǐshàng)的老人有467人。 “家有一老,胜似一宝。人人都会老,老年人的(de)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(míngtiān),要让老年人安享晚年。”凡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说。 “家中(jiāzhōng)的(de)事儿(shìér)交给我。”为让年轻人在外安心工作,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2023年,凡村投资43万余元,在党群服务中心(zhōngxīn)对面建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,建筑面积210平方米,设活动室、餐厅、休息室、办公室、卫生间等。 “刚开始,一日三餐每月收费200块钱,但‘招生’困难,有的村民认为家里有子女,老人(lǎorén)过来让(ràng)人看笑话(kànxiàohuà)!”张建说,第一年前半年,好说歹说来了16位老人。 为确保幸福院里(yuànlǐ)幸福多,凡村探索了“五个一”: 一套班子(bānzi)。在村党支部的领导(lǐngdǎo)下,副书记主抓全面工作,协调管理、档案整理。 一个协会。成立(chénglì)老年协会,四个片区各推荐一名(yīmíng)德高望重的老人,分别任会长、副会长、会计和秘书长,负责日常工作。 一纸公约。约定(yuēdìng)入住的首要条件是70岁以上独居老人。 一支服务队。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主动靠前,理发、健康体检每月(měiyuè)一次;服务老人记道德积分,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(zhòngyào)参考。 一则(yīzé)管理办法。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补贴6万元外,社会、个人捐助资金、物资、食材,以及使用、消耗等都登记造册,动态管控。 资金补助、权责分明、服务(fúwù)跟进、包容理解,让幸福院每天都(dōu)充满了欢乐。 在凡村,老党支部书记(shūjì)、72岁的张林仓是红白(hóngbái)理事会和老年协会会长;副书记李红兰是幸福院主要责任人;74岁的化肥厂退休职工、老厨师张铁功(zhāngtiěgōng)是炊事员。张铁功是幸福院里唯一拿工资的人,其他人都(dōu)是尽义务,既出工、又出力。 传承好(hǎo)家风,涵养好村风。 幸福院是全村人都(dōu)挂念的地方。在凡村谁家(shuíjiā)有喜事,诸如孩子结婚、小孩子满月、建新房等好日子,当事人家属(jiāshǔ)都会给幸福院送来一桌饭菜。遇到节日,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去帮厨,组织文娱活动。村子还为老人(lǎorén)开辟了“共享菜园”。 村里的关怀,老年人看在眼里,能自己(zìjǐ)动手的,他们不麻烦年轻人。在幸福院,每天有3名(míng)“值日生”,年纪较小(xiǎo)、手脚利索的照顾行动不便的,基本实现“自我管护”。 幸福(xìngfú)院里幸福多。陈秀兰(chénxiùlán)老人的4个子女都在(zài)三门峡市区居住,任凭(rènpíng)怎样劝说,她坚决不进城,“在村里生活接地气,和老姐妹们在一起心里舒坦。饭菜每天不重样,有时是羊肉汤、大盘鸡,有时吃油饼和糖糕,过年还发油条和枣糕!” 小小幸福院,爱心加油站。在幸福院的幸福中,村风民风向善向好,各项工作(gōngzuò)齐头并进:小事不出组,大事不出村,连续十年(shínián)“零上访”;涌现出70多名(duōmíng)志愿者、186名先进个人;2023年、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“五星”支部;2023年3月,斩获“全国(quánguó)乡村治理示范村”荣誉称号,入选省级卫生村、最美(zuìměi)庭院示范村、生态村等;今年4月,捧回了(le)“全国文明村”金字招牌。 幸福院已成为凡村的温暖名片和网红打卡地,几乎(jīhū)每月都有参观(cānguān)到访的团队。 当日,张铁功给36名老人安排的午餐是西红柿炒鸡蛋过水捞面条,外加每人一份黄瓜(huángguā)拌洋葱时令小菜,他们中年龄(niánlíng)最大的94岁。老年人用餐时,张铁功已骑上三轮车(sānlúnchē)驶出幸福院,4名行动不便、不能出家门的老人正盼着三轮车的鸣笛声,每天三餐,美味(měiwèi)必达。 午餐(wǔcān)过后,幸福院的树林下,老人们互相帮助洗头(xǐtóu),理发师又上门理发了。 “我家住在(zài)张村塬,名叫凡村真不凡。村里有个幸福(xìngfú)(xìngfú)院,老人生活乐无边。创建全国文明村,移风易俗走在前。办好凡村幸福院,乡村振兴谱新篇……”当日下午,张建收到了文艺爱好者、陕州区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刘云发来的微信,看到满屏的幸福。前不久,听说幸福院搞得好,刘云实地(shídì)探访,创作了快板(kuàibǎn)《夸夸咱们的幸福院》。
濮阳清丰:小麦丰收季 “一条龙”作业开启农业高效新篇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